Eng
地產新聞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
2018年1月23日
【明報】曰,免額印稅買淺水灣物業,省最少666萬,鄭若驊首置稅率買樓出租。律政司長鄭若驊前晚出新聞稿,透露其南區一個物業發現有3處沒有登記紀錄的改裝。本報翻查資料,發現鄭若驊去年用私人名義,以6200萬元購入淺水灣海峰園一單位,並繳付263.5萬元印花稅,即稅率為4.25%,估計是以首置買家身分入市;而根據昨日上載的鄭若驊利益申報表,該淺水灣物業用作出租。另外,有建築師懷疑該單位露台的圍欄屬違規,以及睡房落地玻璃窗戶的窗底未有裝設耐火板。

【星島日報】指,資策倡放寬首置按揭門檻,樓價600萬可借90%。近年樓價急升,市民紛歎上車難,市場關注政府應否放寬住宅按揭,資本策略執行主席鍾楚義建議,政府放寬二手樓按揭,將首置借貸90%門檻,由400萬提升至600萬元。另外,只有啟動換樓鏈,用家才肯換樓,將自住單位放售,二手放盤增加,有助遏止樓價急升。

【信報】謂,港買樓惡頂須19.4年不吃不喝。港人想買樓可謂一年難過一年!美國顧問公司Demographia昨日發表一年一度國際樓價負擔能力報告,港人需要「餐風飲露」19.4年,才可負擔得起一個住宅單位,令香港連續8年成為全球樓價最難負擔的地區,更是該報告公布以來的最高數字。有學者直指「(市民)唔好期望樓價會跌」,建議政府可考慮降低置業首期門檻,讓有意買樓人士可以「儲少幾年錢」,盡快「上車」。

【文匯報】報導,施永青倡一半私樓地變「上車盤」。香港連續第8年成為樓價最難負擔城市,中原集團主席兼總裁施永青昨出席一個活動時坦言,現時樓價並非人人都買得起,這種不健康的市況與整個樓宇供應不足、工資增幅、政府賣地昂貴都有聯繫。他建議,政府每年應該釋放私人發展土地的一半,助普通市民「上車」。

【蘋果日報】稱,星之子陳易希,早年創業仍可平常心面對,700萬買樓後感壓力。香港「星之子」、中五畢業後被科技大學破格取錄的陳易希,早年創業後再踏上人生另一階段:上車。曾有目標25歲買樓的陳易希,因對父母在97年高位買樓有陰影及礙於樓價高企,一直擱置在港置業計劃,但在去年28歲之齡終克服心魔在九龍區置業。買樓契機竟源自一次在街邊被經紀搭訕推銷,然後笑言就「落咗疊」買樓。

【東方日報】指,野村估樓價今年無得升。繼摩根士丹利之後,野村發表報告表示,今年香港住宅樓市或轉趨負面,為○七年之後首次,主要原因是住宅租金回報率受壓及按揭利率有可能跟隨美國加息步伐,預期今年住宅樓價零增長。該行表示,隨着落成量大增,今年住宅租金回報率或減少25點子至3厘。與此同時,今年美國或加息四分一厘至半厘,市場將更關注香港最優惠利率會否繼○八年之後再度上調。若最優惠利率上調,不但對新做按揭有影響,超過九成未償還按揭同樣受影響。

【晴報】報導,難覓地建公營屋,陳帆感羞愧。身兼房委會主席的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昨出席房委會會議,談及公屋輪候時間時表示,目前一般家庭平均公屋上樓時間為4.6年,坦言和3年的目標仍有明顯的距離。他又稱自己任職運房局局長數月,已就覓地建屋問題感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