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地產新聞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
2018年10月4日
【蘋果日報】稱, 樓花盤業主趕出貨,未入伙先拍賣,環海.東岸「滴滴金」供樓,部份買家不願上會。被視為史上最多劏房戶的紅磡環海.東岸,最快本月入伙。然而尚未入伙,市場已湧現逾130個「未收樓、先放售」的樓花放盤,據知樓盤因屬舊契項目,可獲豁免樓花期內禁售限制。放盤單位包括部份以首期5%上車的高成數按揭盤,業主求上會前轉手。「劏房之城」更出現首個拍賣盤,開價只較買入價高8%。

【明報】謂, 銷監局潘永健:樓書「魔鬼在細節」須熟讀。在按揭成數收緊之下,因發展商能提供高成數按揭,一手樓漸主導巿場。一手住宅物業銷售監管局(下稱銷監局)總巡查主任潘永健表示,目前發展商賣樓以「樓花」為主,在買家簽訂臨時樓宇買賣合約時,所購買的住宅單位仍在興建中,買家無法檢視現樓實物,故他建議買家熟讀售樓說明書(下稱樓書),除了解心儀單位的平面圖和座向外,亦要留意所列交樓時的裝修標準,當業主收樓後發現有問題,也會有足夠證據與發展商周旋。

【信報】指, 新居屋首日收2400份申請, 直逼首輪第一天數量,「慈父母」忙遞表。今年4月截止接受申請的「出售居者有其屋計劃單位2018」(下稱新居屋),房屋委員會(下稱房委會)挾首輪約15.2萬份申請,於減價後重啟申請程序,昨日首天接受申請,位於樂富的房委會客務中心截至下午5時已收到約2400份申請,直逼首輪申請第一天收表約2700份。不少父母為子女交表甚至願意協助付首期,坦言「抽居屋仲難過(中)六合彩」,亦有新婚夫婦因住屋問題一結婚即「分居」,盼望抽中居屋後可同住。

【星島日報】曰, 增地積比,做大建屋個餅。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下星期三發表《施政報告》,房屋問題仍然是市民關注的「重中之重」,不同陣營的政黨都建議:把公營和私營房屋比例,由現時的六四比改為七三比。不過,任何比例上的調整,都應該靠「做大個餅」來達成,絕不能減少私人住宅供應量,以免刺激樓價及租金上漲。短期解決方法,是放寬樓宇地積比,讓同一塊地可以建成更多住宅單位。

【文匯報】報導, 滿足居住需求急民所急,擺脫財政過分依賴賣地收入。有報道指政府計劃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公佈更改地契條款,規定發展商要在鐵路站上蓋物業中興建一定比例的公營房屋。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回應有關報道時認為,措施短期內有助紓緩公屋短缺,但代價是政府的地價收入會減少。房屋問題已成為影響市民生活、社會和諧的最大深層次矛盾,面對樓價高企、土地供應短期內難以大幅增加的困境,政府改變現有土地的用途,盡可能增加公營房屋供應,有立竿見影之效,是急民所急的體現。將貴重地皮改建公營房屋,難免影響政府收入,帶來陣痛,但亦提醒政府認真檢討「土地財政」的可持續性,未來應更着力發展新產業,改變過分依賴賣地收入的情況。

【東方日報】指, 大戶爭相放售豪宅冧市先兆? 樓市逾兩年升浪告終,屢錄新高價的豪宅市況雖未有下滑趨勢,但傳統豪宅區業主已早着先機,趁高位部署出貨。過去兩個月該區出現至少6宗大額放售個案,涉及金額超過50億元。港島南區具重建價值住宅一向有價有市,近期放售的以薄扶林沙宣道54號涉及金額較大。該物業由牛奶公司或有關人士持有,佔地約29,519方呎,最高地積比率0.75倍,可建樓面約22,139方呎,市場估值接近20億元,每方呎樓面地價逾9萬元。

【晴報】報導,部分選址九龍東,傳施政報告,推工廈改建500伙過渡房屋。新一份施政報告下周三發表,料房屋政策續成焦點。有公屋團體昨會晤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後透露,《施政報告》將力推過渡性房屋,政府已覓數幅臨時地,可研究作相關發展,而政府亦獲數名工廈業主同意,把3幢位於九龍東的工廈改裝為過渡性房屋,料合約期至少5年,有望提供近500個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