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地產新聞
今日地產新聞摘要
2017年7月27日
【明報】曰,工程師學會前會長周明權:葵涌貨櫃碼頭建新市鎮住數十萬人。巿區土地供應緊絀,興建「插針樓」難紓緩龐大住屋需求,究竟有何解決方法?上世紀60至90年代曾參與興建紅磡海底隧道及多條地鐵線路顧問工作的香港工程師學會前會長周明權建議,港府可以與葵涌貨櫃碼頭現有營運商磋商,在碼頭現有土地研究「一地兩用」,在碼頭存放貨櫃等非上落位置,分階段發展上蓋住宅項目,打造可容納數十萬人居住的新市鎮,並且把地鐵線路進一步延伸至碼頭所在的葵青區,解決港人住屋的燃眉之急。

【信報】謂,中環嘉咸街地盤C招意向,中港資金必爭,或締百億商地王。中區商用物業前景備受看好,市區重建局(下稱市建局)趁勢推出屬商業發展的中環卑利街/嘉咸街重建項目(下稱嘉咸街項目)地盤C,今天起招收意向書,8月11日截止。市場人士估計,用地估值約82.37億至130.05億元,隨時晉身百億地王,每方呎樓面估值約1.9萬至3萬元。

【文匯報】報導,呂志和:有錢有需要就買樓。官方樓價指數連升多個月,不少市民嘆「上車難」。嘉華國際主席呂志和昨日說,以目前市道不宜炒樓,因為現時樓價高企,有一定風險,「有錢有需要就買」,自住還是值得買,因為本港住屋供應增加仍需時。

【東方日報】指,公屋供應淪畫餅,何堪空間又浪費。早期落成的公共屋邨,在樓宇設計上會出現零散的閒置空間,部分被闢作儲物室。申訴專員公署派人實地視察有關儲物室的使用情況,結果不看猶自可,一看嚇一跳,原來儲物室大多得物無所用,部分屋邨大廈的低層更有整列相連的閒置空間,而這些儲物室的室內面積同一般公屋出租單位相差無幾。正如申訴專員指出,公共屋邨的公共空間是珍貴的公共資源,房屋署有責任妥善處理,即使部分空間受環境或條例限制,不易改建為出租單位,但不代表當局不能克服技術上的困難。

【蘋果日報】稱,林一鳴:樓市已轉勢。資深地產分析員林一鳴認為,樓市已經出現轉勢,開始轉向下跌了。在過去幾年,推動樓市的三個因素,包括新樓供應量偏低、低息環境和QE引起的資金氾濫,已經開始消失。樓市到了今年中,就會沒有這三個推動因素,所以會轉勢了。預期樓市今年中見頂,下半年下跌。未來半年的新盤銷情,發展商必須靠減價才可以維持。中小型單位壓力最大,因為這些單位自住購買者的負擔能力較低,收租投資者又大幅減少。

【星島日報】指,恒基黃浩明:兩方向釋放土地。近年政府常指覓地不易,恒基地產執行董事黃浩明接受本報專訪,建議政府循兩個方向釋放土地供應,其中從解除舊樓重建「緊箍咒」着手,分別為「OneHouse」補地價從輕處理,令重建停頓多時的舊區得以重新啟動,以及剔除舊樓失蹤人口,降低強拍門檻,從而令本來不可能統一業權的舊樓、變得可能。還有就是加快農地補價,以至土地規劃發展等審批時間,從而取得更多土地。

【晴報】報導,港大倡填船灣淡水湖起樓,稱可提供30萬單位。港大一項研究指出,填海是為本港增闢新土地最有效、最快的方法,更提出研究填平船灣淡水湖,料可額外增加1,200公頃土地,興建30萬個住宅單位。有測量師表示,有關建議具研究空間,但需解決基建和交通配套問題;環團則批評建議無稽,屬天荒夜談,為起樓而忽略公眾基本生活所需。